近日,因北京西站的5100礦泉水不再憑票隨時供應,而改為限時限量領取。一時間,5100似乎成了質(zhì)疑者的一支強大水軍,大有將鐵路淹沒在負面輿論的“洪水”中之勢。
梳理公眾對高鐵贈水的質(zhì)疑,不外乎兩點:一是免費的水價格是否已經(jīng)包含在火車票價之中?二是如果票價不含水價,那鐵路部門為什么要送、送什么、怎么送,送了多少?
關于票價是不是含水價的問題,公眾的質(zhì)疑其實是有些盲目的。因為鐵路票價是根據(jù)基本票價、列車等級、座位席別、乘坐里程等因素綜合確定的,而且定價權在發(fā)改委而不在鐵路部門自己,把高鐵贈送的礦泉水的價格含到票價中?只要稍加分析,便可明白這是不可能的。
關于為什么要送、送什么、怎么送、送了多少問題,這個其實無關公眾的知情權。免費贈水,鐵總作為企業(yè)需要付出成本這是必然的,作為央企,花好每一分錢也是應該的,但是不是每一項支出的細節(jié)都要向公眾公開呢?這就未必了。任何權利都不是絕對的,公眾的知情權也不例外。因為這需要考慮到國家利益和企業(yè)利益,
為什么要送水?個人認為,在高鐵開通之后,贈水活動可以說是為高鐵做了廣告,而且旅客也從這個“廣告”中受益了,如此雙贏,何樂而不為呢?有學者將鐵路的贈水成本和政府補貼相聯(lián)系,認為鐵路一方面因為虧損而向政府要補貼,另一方面卻還要做這增加運營成本的贈水之事,實在不應該。而據(jù)筆者了解,政府給鐵路的補貼主要是公益性運輸?shù)难a貼,比如開行一些偏遠地區(qū)的列車、學生半價票、涉農(nóng)物資運輸、搶險救災專列等,并沒有針對贈水的成本進行補貼。
應該送什么水?有網(wǎng)友認為送什么水應該通過招標來決定,這樣能降低成本,避免利益輸送。這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認為高鐵贈水選擇5100礦泉水是有其原因的。一是5100的水源地在西藏,鐵路的選擇具有很大的援藏性質(zhì),助其打開知名度并提升了銷量,其中的社會效益并不能完全用經(jīng)濟來衡量;二是5100礦泉水作為黨的十七大、十八大指定用水,并多年為全國兩會服務,還是世博會中國館的用水,應該說品牌的美譽度和中國高鐵是非常切合的。
水應該怎么送?這幾年來,贈水的方式和范圍的確發(fā)生了一些變化,也讓一些旅客產(chǎn)生了不解和不滿。這里有相關車站沒有及時做好宣傳解釋的因素,雖是免費贈送,但在旅客已經(jīng)形成習慣,贈送方式卻有變化時,還是應該提前做好告知和解釋。此外,筆者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贈水活動所帶來的廣告效應會逐步遞減,從成本和效益的角度考慮,贈水的范圍會逐步縮小最終停止,取而代之的會是候車室和車上更好的飲水服務。
最后一個是送了多少的問題。有學者因“水不是上車后可以人人領取,甚至是領取時不需登記”而質(zhì)疑鐵路贈水的誠意,這個筆者實在不能茍同。假設領一瓶水還需要登記,這不但會額外增加很多工作量,更會影響到旅客的出行體驗,實在是沒有必要。質(zhì)疑鐵路的贈水誠意,更是毫無道理,每天那么多水送出去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不能因為小部分人沒有享受到實惠而去否定一項惠民措施的誠意。
一瓶小小的礦泉水,雖說難言讓所有的人都滿意,但我們也不能因此而綁架輿論來質(zhì)疑鐵路。這個只是鐵路服務很小的一個點,和既得利益無關,更和鐵路的改革無關。(張偉華)